type
status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password
date
icon
AD-AS模型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设,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IS和LM曲线对AD-AS模型的影响
总需求
一、基本概念
- 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 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Y)来表示
- Y:国民收入、总产出、总需求
- 以产量(国民收入)来表示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总需求曲线(AD曲线)
总需求曲线中,需求总量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P与Y呈现反比关系
- 实际余额效应(财富效应)
- P上升了,那么M(货币实际价值)下降,导致人们减少了消费 C下降,导致产出下降
- 物价上涨,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 利率效应
- 物价水平上升,对货币需求M_d增加,市场中的利率上升,投资下降,产出Y下降
- 从投资角度进行分析
- 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
- 国内价格上升,贸易中进口增加,出口就会相应的减少
- 净出口 = 出口 - 进口, 导致净出口减少
- 从国外需求的角度去进行考虑
C,I,NX 都是下降的,不会从政府的角度去分析
P与Y都是反向变动的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表明产品市场和货币是藏达到均衡时,产出和价格水平呈现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得到的是一个y=f(P)之间的关系
研究的是物价水平变动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m实 = m名/P(物价水平)
LM:货币的供给 = 货币的需求
总需求曲线表示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通过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
模型是两个曲线相结合,同时均衡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 IS曲线斜率的影响:
IS曲线越陡峭,AD曲线越陡峭;
IS曲线越平坦,AD曲线越平坦;
- LM曲线斜率的影响
LM曲线越陡峭,AD曲线越平坦;
LM曲线越平坦,AD曲线越陡峭;
note:
总结:
AD曲线的斜率与IS曲线的斜率正相关,与LM曲线的斜率呈负相关
从文字了解的角度:
AD曲线的斜率,越陡峭,引起Y变动的幅度比较小
AD曲线的斜率,P变动引起产出Y变动幅度的大小关系
- Y大,平坦
- Y小,陡峭
物价变动, m实 = M名/P,P下降,导致m实增加,利润下降,导致I、C增加,Y增加,
导致反向变动,p下降导致Y增加
M增加,Y增加,考虑货币政策的效果
因此货币政策效果好,IS更加平缓,LM曲线更陡峭,AD曲线幅度大,AD更加平缓
-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 消费者支出增加
- 企业投资增加
- 政府购买增加
- 净出口增加
- 货币供给增加。Y增加,都会导致上面曲线向右移
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紧缩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货币政策都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 例题:
- 总需求曲线反应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价格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 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投资、消费、净出口均减少
- 属于总需求的是:
- 政府支出不是
- 购买性支出
- 转移支付
- 税收不是需求,属于政府收入中的一部分
- 净出口,投资
总供给(AS曲线)
- 总供给的基本概念:
价格与产出Y之间的价格关系
总供给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 影响因素:
- 劳动N
- 生产性资本产量K
- 技术A
- 短期总生产函数:
短期内,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都被认为是不变的常数,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N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 变动趋势:短期内,在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总产出随就业总量增加按递减的比率增增长
原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量的步骤:
- 一般价格影响工资水平
- 工资水平影响劳动力供给状况
- 就业量影响总供给量
- P与Y是成正比的关系
- 长期生产函数:
- 技术水平,人口增长会带来从分就业劳动量的变化,资本存量也会发生变化
- 总供给曲线(AS曲线)
- 推导:实际工资→劳动供给 = 劳动需求
- P和Y之间是同比变动的关系
- 宏观经济将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
- 古典总供给曲线
- 货币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的伸缩性
- 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调整
- 始终处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下
-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 工资和物价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调整
- 长期的供给曲线
-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 货币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即货币工资和价格不去轻易发生变动
- 物价水平不变,供给可以无限的增加
-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 社会资源限制
- 超短期的供给曲线
- 常规总供给曲线
- 古典和凯恩斯表示的都是极端的情况
- 常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 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上述两个极端之间
-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 可能改变,但是变动的比较缓慢
(三)常规总供给曲线
-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概念
- 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 黏性价格模型
- 确定企业的合意价格
- p表示企业的合意价格
- 表示自然产出水平
- a表示企业的合意价格对总产出的反应有多大(大于0)
- 假设社会上有两种企业,确定各自合意价格
- 第一种企业价格有弹性
- 第二种企业价格有黏性
- 工资黏性时,价格水平上升会降低实际工资(名义工资上升的少)劳动价格便宜,劳动的投入增多,使得产出增加
- 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
- 更多的劳动意味着更高的产出
- 模型假定
- 模型内容
- 结论:当实际物价水平高于(低于)预期水平时,供给者仅注意到自身产品价格的上升(下降),错误判断自身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下降),从而导致产出增加(减少)
基本内容
企业不能针对需求变动即刻调整它们索取的价格
原因
合约限制,某些市场的组织方式,黏性工资的反映
模型推导
企业的合意价格p取决于价格总水平P和总收入(产出)水平y
企业所占比例为1-s
企业所占比例为s
为了简化,最后企业设定的价格为:
3. 用这两类企业设定价格推导总供给方程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价格总体水平
这个方程可以酱紫理解:
1. 高的预期价格水平EP可能导致高的实际价格水平P
这种影响不取决于具有黏性价格的企业的比例
2. 产出对价格水平对影响取决于具有黏性价格对企业的比例,具有黏性价格的企业越多,价格水平对经济活动水平作出的反应越小
因此,价格总体水平取决于预期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s越大,价格有黏性的企业比例越高,总供给曲线AS曲线越平坦;
- 刚性环境,凯恩斯区域,水平(超短期)
s越小,价格有黏性的企业比例越低,总供给曲线AS曲线越陡峭;
- 弹性环境,古典区域,垂直(长期)
b. 黏性工资模型
当实际物价水平高于(低于)预期水平时,名义工资黏性激励企业产量的增加(减少)
c. 不完备信息模型
- 供给量的变动是因为实际的P和预期价格水平EP发生了偏离。这些效应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调整预期。
- 常规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倾斜的原因:
- 财富效应
- 利率效应
- 汇率效应
(四)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五、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例题:
- 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使利润上升的事件并不是都会使工资上涨,反应相对缓慢
-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的产出水平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 说明均衡产出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
- 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 AD曲线左移,造成失业,因此采用扩张性政策,使总需求上升,曲线右移
- AD曲线右移,造成通货膨胀,因此采用紧缩性,使总需求下降,曲线左移
- 供给管理解决“滞涨”问题,核心是减税
- 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 古典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 增长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
-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 经济大萧条,闲置商品,有效需求减少
- 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小于充分就业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在不增加物价水平的条件下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 在这一区域,增加总需求会使产量增加,价格上涨
- 作者:fufu酱
- 链接:https://csfufu.life/article/dbfd554c-f44b-4438-ac8c-1125562841ea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