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password
date
icon
1. 说明实验背景与目的
错误示范:
笔者师弟刚来的时候,做了很多的实验,但是在工作汇报时,却只展示了一堆未处理的数据。
汇报结束后导师问了这样一句话:「你为什么要做这些实验?想要解决什么?」
正确示范: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做了 xxx 实验,是为了解决 xxx 的问题。」——汇报实验时,首先要说明实验背景与目的。
不阐述清楚自己实验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呈现再多的实验数据,台下的听众都不知道你在讲什么。
 
2. 说清楚参照的实验方法
讲清楚了实验目的,接着就要说明: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做了什么样的实验。
 
3. 展示实验结果
展示实验结果的形式多样,一般建议 在 PPT 上以图片、表格的形式展示。切记千万不要采用全文字的形式。
汇报实验结果时,细节要讲清楚。
 
4. 列出后续实验计划
说完实验结果以后,就要说明后续的实验规划。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一下有没有达到一开始的实验目的。
如果没有达到目的,那么,需在原有结果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实验方法,或者进一步的验证实验结果。
如果达到了,那么恭喜你,可以继续按照原实验设计,进行下一步实验。
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同样需要把下一步的实验目的讲清楚,这样导师就会对你的整个研究思路更清晰。
汇报时,对应着上述假设,可以列出简单的实验技术路线图, 把设想的结果展现出来,才能更高效的实施自己的课题
 
5、规避 2 个雷区:
雷区 1:只汇报「好」的结果
你得到的负结果,在导师看来未必就一定很差,人类史上的科学研究很多时候都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报喜不报忧、选择性的汇报,也有可能让你和你的导师错失「诺奖」级别的研究成果。
得到负结果也是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只能说与预期相差太多。而「没有结果」是指实验失败,也就是说做了这个实验之后跟没做是一样的,结果仍然是未知。
如果实验失败,那么请仔细复盘,思考失败的可能原因,给组会的同学参考。
 
雷区 2:把问题直接推给老师
科研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建议不要把问题直接推给导师。
遇到问题一定要先自己想解决办法,可以咨询师兄师姐,查找文献资料等。在汇报时,一定要体现出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这样导师也更会愿意给我们提供帮助。
主要需要体现思考的过程
没有数据,应该汇报什么?
对于还未开展实验或实验无进展的同学而言,没什么可汇报的怎么办?
1. 分享前沿文献与科研 idea
可以汇报自己近期阅读的文献,整理出所有文献的目录,然后根据对应的文献,列出自己想到的关键点,有理有据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会给老师留下一个不划水的印象。
这招如果用在上述正常工作汇报的最后,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毕竟老师都喜欢既勤奋又喜欢思考的学生。
2. 实验技术学习
 
介绍论文的时候
可以从motivation,baseline,method,environment一步步展开进行讨论

1. Motivation(动机)

定义:
Motivation是文章或研究的出发点,它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问题是什么,现有方法或技术有什么局限,为什么当前的解决方案不足以满足需求。动机通常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背景描述,以及这项研究解决了哪些现有问题
目的:
动机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了解:
  • 研究的意义:为什么这项研究重要?
  • 现有的挑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或者现有方法的不足?
  • 研究目标:这项研究想要达成什么目标,为什么当前的方法无法解决问题。
举例:
比如在深度学习领域,动机部分可能会提到:“尽管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分类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复杂的图像生成任务中,仍然存在精度和效率的瓶颈。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架构,以解决这一问题。”

2. Baseline(基准)

定义:
Baseline是指研究中用于比较的现有方法或系统,它通常是研究者选择的标准方法、最常用的算法或者最具代表性的解决方案。通过与baseline的比较,研究者可以展示自己方法的优势或改进之处。
目的:
基准的目的是为新的方法或实验提供一个对比标准,帮助评估新方法是否优于现有方法。例如,通过与现有的算法比较,可以展示新方法在性能、效率或其他方面的改进。
举例:
在图像识别任务中,传统的CNN可以作为baseline,而新的算法(比如改进的ResNet)将与CNN进行对比,证明新的架构在精度或计算效率上的提升。

3. Method(方法)

定义:
Method部分描述了作者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或技术,通常包括算法、模型设计、实验步骤、数据预处理、工具的选择等。方法部分是研究的核心部分之一,详细阐述了如何实施研究、如何设计实验,或者如何应用某个技术。
目的:
方法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了解:
  • 研究者提出了什么新的方法?
  • 这些方法的核心原理和步骤是什么?
  • 如何实施这些方法,涉及到哪些工具、数据集和技术?
举例:
比如,在深度学习的研究中,Method部分可能会详细描述网络架构的设计、损失函数的选择、训练过程的优化策略、数据的处理方式等等。举个例子,“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卷积神经网络架构,采用多尺度特征提取和注意力机制,旨在提高图像分类的准确率。”

4. Environment(环境)

定义:
Environment部分通常指实验或方法实现时所依赖的硬件、软件平台、编程语言、框架以及实验数据集等。这部分通常用于描述研究进行的实验环境,帮助读者复现实验,确保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目的:
环境部分的目的是:
  • 确保读者理解实验是如何在特定平台和条件下执行的;
  • 提供实验所用工具的详细信息,以便其他研究人员能够复制和验证研究结果。
举例:
例如,环境部分可能描述:“实验是在NVIDIA Tesla V100 GPU上进行的,使用TensorFlow框架和Python 3.7环境,数据集为ImageNet,训练过程使用Adam优化器,学习率设置为0.001。” 通过这样的描述,其他研究人员可以在相同环境下复现实验。

通过Motivation、Baseline、Method和Environment四个部分,研究者能够清晰地展示他们的研究背景、现有问题、创新之处及实验过程。这四个部分是大多数科研论文的核心,帮助读者理解论文的贡献以及如何在类似环境下实现和验证该方法。
 
任务-轨迹对比学习:通过对比学习(contrastive learning),模型可以学习到在同一任务下,哪些轨迹是多样化的,哪些轨迹是无关紧要的。这样一来,即便生成了多个轨迹,模型也会知道哪些轨迹与任务高度相关,哪些轨迹不匹配。
iOS18定位修改Benchmarking the Inference-time Training Robustness
Loading...
fufu酱
fufu酱
一个爱折腾的大学生
公告
👋
欢迎 欢迎来到fufu酱的blog! 💞️我是22级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 一个爱折腾的大学生 🌱我会在这个网站上更新我的笔记和工具分享 🌈目前all in MLLM 📫你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联系到我
🍀
今後とも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